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2 2 0

消失的小寨子

天涯杂谈 49 2 3 天前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里,而我的家更是在这个小山村一个很偏远的山洼洼里。关于我家住的这个山洼洼的地方我姑且叫它小寨子吧,这里住着三户人家,分别是我大伯家,二伯家和我家。如果要追溯到解放初期,这里是住了七户人家,还有吴姓、周姓各两户人家,至于吴姓两户人家什么时候搬走又因何搬走已无从可考;但是说到周姓两户人家,就有点悲惨了,听父辈们讲,周姓两户人家住在一个山脚下,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周姓两户人家被山体滑坡埋在地下。自此只有我们本族的三户人家住在个小寨里,起先我们三家住的是连成一排砖房,我家住在最右侧有些年代的老式徽派建筑的房子里,中间还有一口天井的那种。八十年代末,在我妈的主导下,我家在对面山地上开辟屋基建了新样式的砖房,与原来的老房子之间隔了一垄田。从此,这个小寨的三户人家格局就这样形成。
   小寨子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不算平坦的洼地,山的缺口处刚好有两垄长长的梯田,梯田四周还有大片半坡式旱地,我想我们祖辈把房子建在这样一个山旮旯里,多半是看中这里农耕方便。虽然小寨子地处偏僻,可是在那个年代,它并不孤独,甚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还曾辉煌过。八十年代初期包产到户时,因为靠近农田,住在小寨子的这几家,似乎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开家门就可以下地干活,而其它几个寨子人上我们这里干农活,还得走上二三里地。况且小寨子还与另一个镇的两个村子相邻,那个年代交通工具还未普及,几个村子之间的人们来往还得靠步行,所以在穿过小寨子的那个翻山越岭的蜿蜒小路上,总会有行人来往穿梭,有走亲访友的、有来往的小商小贩、有去种地的农民、还有牵着牛的放牛娃……如果是到农忙季节,小寨子则可以说是人声鼎沸,无论是梯田上还是旱地上到处都有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路上的行人更是络绎不绝。
   在那个土地还是农民赖以生存之根本的年代,即便小寨子田多地广,但它的每一处农田还是旱地都会被农民利用到极致,住在小寨子的人们或附近在小寨子有田地的人们总会根据不同季节种植的各种不同的农作物,也似乎每个季节都有合适它种植的农作物,就像每个季节总会人们忙不完的事情一样。春季梯田上开始种稻子,农民在插完秧后,又忙着地里的农作物种植,像红薯、玉米、高粱、黄豆、绿豆、芝麻、还有各种蔬菜等等;夏季是这些农作物成长的关键季节,人们又得开始忙拔草、施肥、浇水、打药;秋季则是最忙的季节,人们收割稻谷、脱粒、装仓后,又要忙着旱地上的农作物的秋收;不要以为冬季可以闲着,田里要种油菜、萝卜、白菜、地里要种小麦、棉花、土豆等。所以不管什么季节,站在小寨的最高处向下望去,总会看到一片郁郁葱葱,即使在萧瑟的冬天,也能有一片绿色映入眼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打工潮”的兴起,人们不再以种地为中心,而是纷纷踏上了南下至沿海城市的火车,开启了打工之路。住在这个偏僻小山村的人们打工挣到钱了,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开始嫌弃山村的落后和交通不便,纷纷开始往山下搬迁。这个小寨子也正经历着一场始料未及的变革,正在走向消亡。田地开始被农民抛弃,已大量荒芜了,曾经种满农作物的田地上被大片的野草和灌木覆盖;山路上不再有行人来往,已慢慢失去了路的形状;就连山上也没有人去砍柴了,灌木丛大量生长,形成密不透风的森林。而住在这个小寨子的几户人家,也开始有了各自的变迁。首先是我大伯家,我大伯家儿女都在外面城市工作,只留我大伯一人在老家留守,二十世纪末,随着我大伯的离世,我大伯一家算是彻底脱离了这个偏僻的小寨子。接着是我二伯家,我二伯腿部残疾,行动不便,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不得已借住在另一个寨子一户已搬到山下的人家住,后来筹资买下了那户人家的房子,不过现在精准扶贫后,他一家已住上的村里的扶贫安置房了。再就是我家了,自从他们两家搬走后,就剩下我一家,搬迁计划已被提上日程。而同时这个小寨子似乎已不再合适居住了,首先是电线老被人偷,后来索性就不用电了;再就是吃水也成了问题,由于原来三家共用的水井在一处稻田边,稻田被废弃后长期成干涸状态,水井已经积不出水了,所以搬迁已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我家经济困难,怎么搬往哪里搬是我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搬到山下建新房,经济上又不允许;想去山下买别人的旧房子,一时也没有找到合适地方。正在事情焦灼的时候,赶巧有一位四处游走的放鸭人在我家借宿了几晚,他本是邻村人,他家跟我家一样也是住在山上,不过他家也是近年搬到山下了。当他得知我家想要搬下山去买房的愿望后,正巧他就知道离我家几十公里外的有一户人家因在县城建了房子,旧屋急着出售,于是在这种机缘巧合下促成了我家的搬迁。
   我家搬走后,把原来居住房子也拆除了,我大伯二伯家的废弃的老房子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拆除了。如今我家搬走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怀念儿时成长的地方。近年来,我每年会借着回老家祭祀先祖的机会再回到小时候生我养我的地方,重温一下儿时的回忆,可惜儿时居住过的地方已杂草重生,若不是当年建猪圈垒的石头墙还在,早已看不出这里有过人类居住过的痕迹。沧海桑田,原来屋子旁边带给我很多回忆的那棵古老的香樟树已经不见了,还有成片的菜地稻田快成为森林了,就连以前房子对面的高山似乎也没有小时候看的那么高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山寨彻底消失了。


──── 2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你的分享,其实这样的小山寨有好多,好大一部份客家人,国家要发展,往往会损失一些东西,这个是正常的。
hayxin 发表于 2025-7-24 12:40
谢谢你的分享,其实这样的小山寨有好多,好大一部份客家人,国家要发展,往往会损失一些东西,这个是正常的 ...

对对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