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宋美龄为了点缀中山陵园的周边环境和发展茶叶生产,在灵谷寺、梅花山、美龄宫一带种植了300余亩茶树,设立总理陵园种植厂,仿制西湖龙井,茶园后来在全面抗战期间被毁坏。
1949年后,中山陵园茶园恢复到百余亩,并创造出“茶梅共生”的生态环境,生产的春茶具有特殊的梅花芬芳。
解放后雨花茶的创制成功后,极大地促进了南京茶产叶生产。
1959年,南京当地从福建、广东调进大批茶苗、茶种。1960年,南京郊区茶圃增加到2704亩。
1974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要培养100个年产5万担茶叶的重点县市,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南京郊区植茶面积达2358亩。总产量近29.05吨。
1988年,雨花茶种植茶园已扩大南京全市范围。
到1996年,当地先后制定实施了“雨花茶市级、省级地方标准”。南京雨花茶产逐步标准化、规范化。中山陵园茶场等6个重点雨花茶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成功并在全市推广。
到1999年,南京雨花茶机制生产线达250条,年产雨花茶167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