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紧文化与松文化的阴阳两面

天涯杂谈 14 0 9 小时前
紧文化与松文化的阴阳两面
该国的年轻人。这些变革旨在培养对非穆斯林的接纳感:教科书里加入了不戴头巾的女性、没有胡须的男性以及男性吸尘的图片,同时仍保留了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观点。该项目的政府发言人穆罕默德·莫马尼表示,希望这些调整能让约旦人抵御极端主义思想。但这一努力完全适得其反。许多人认为这些改变是对伊斯兰价值观的攻击。教师工会告诉教育工作者不要理会这些变化,在安曼市,一些教育工作者焚烧了新教科书,高呼:我们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在这种紧文化中,这些修改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威胁太大。
紧文化社会在社会秩序、协同性和自我调节方面占据优势。松文化社会则在实现宽容、创造力和对变革的开放性方面取得了成果。如图3.6所示,两者都必然有潜在的优点和缺点。
3.6. - 松权衡

  
       紧文化                              松文化
优点尽责性 社会秩序 自我控制                      宽容 创造力 适应性
缺点思想封闭 因循守旧 文化惯性                      社会失序 缺乏协调 冲动性
当然,探讨紧文化和松文化的各种权衡取舍,并非暗示所有文化都具有这些各自的特征集。以身高和体重为例,在很大程度上,个子高的人体重更重。然而我们都知道,有瘦高的人,也有矮胖的人。紧 - 松文化动态并非都遵循同样的模式。并非所有的紧文化和松文化都会展现出所有这些权衡特征,但很多确实如此。
但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深层次的差异呢?紧文化和松文化国家并没有明显的共同特质。它们在地理位置上并无关联:日本、德国、挪威、新加坡和巴基斯坦这些紧文化国家在全球各地零散分布,荷兰、巴西、希腊和新西兰等松文化国家也是如此。紧文化或松文化国家群体之间语言不同,也没有共同的宗教或传统。紧文化国家并非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松文化国家也是如此。像斯巴达和新加坡,或者新西兰和雅典,彼此相隔两千多年。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灾难、疾病与多样性
一种文化的规范和惩罚力度并非随机而定。它背后隐藏着一种显而易见却又被忽视的逻辑。
尽管彼此相隔甚远,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相隔数十年或数百年,但斯巴达、纳瓦霍以及新加坡这些文化严谨的群体,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运:它们都不得不应对高度的威胁,这些威胁要么来自大自然及其带来的频繁灾难、疾病和食物短缺,要么来自人性,以及入侵和内部冲突引发的混乱。而当我们审视新西兰、雅典和因纽特铜族这些文化宽松的群体时,看到的却是相反的模式:这些群体面临的威胁要少得多,因而享有探索新观念、接纳外来者以及容忍广泛行为的自由。
这就是严谨文化与宽松文化背后隐藏的逻辑:无论处于古代还是现代,那些需要应对众多生态和历史威胁的群体,都必须竭尽全力在混乱中建立秩序。例如,像纳瓦霍这样高度依赖农业生存的社会。庄稼丰收时,生活富足;但遭遇长期干旱时,生活就变得难以预测且艰难,人们饱受苦难。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受苦甚至死亡。由此可见,纪律严明、会惩罚违规者的群体,更能协调一致地种植庄稼,增加生存几率。相比之下,像因纽特人这样的狩猎采集者高度自给自足,每个家庭都负责采集食物,因此他们无需协调彼此的工作。实际上,严格的规则和惩罚对他们来说并非必需。除了纳瓦霍人和因纽特人,许多其他群体也体现出同样的文化逻辑。例如,塞拉利昂的滕内人依靠农业产出维持生存,因此要求人们严格遵守规则;而巴芬岛的爱斯基摩人作为狩猎社会,则给予成员更大的行为自由度。
食物当然只是人类群体赖以生存的众多基本资源之一。群体必须保护自己免受饥饿以外的诸多威胁,包括自然灾害、领土威胁、人口过剩、自然资源稀缺和病原体。事实上,考虑到无数战争的爆发、大自然的频繁肆虐,以及存在过的大量传染病,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堪称奇迹。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社会规范的出现——这是人类特有的发明——是解开这一进化谜题的关键。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存,需要强有力的规范来构建必要的社会秩序。而在威胁较少、对协调需求较低的环境中,强有力的规范则不会形成。
身处拥挤之中
想想你挤在拥挤电梯里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又是如何表现的?你可能会留意自己的行为……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