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谈艺》连载 87
原创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本人谈艺系列长帖之散论部分,此公众号每期视情形依次发布数则。此组文字得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二十余年间陆续写得,故尔篇幅相对较长。另外,近二十年前,此文即在天涯社区连载。昔日天涯论坛既已泯灭,今得见新社区出现,只此帖已在别处发至近尾,姑且也转来此处吧!
拉斐尔前派的画作都颇有“看头”。即使写实绘画,其视象感亦须与照相式逼真尽可能拉开距离,由此可见一斑。另,画得能与照片“争雄媲美”,依大众看来,自是了得;而按吾辈观念,其自示低能耳…
转帖《第二波拉菲尔前派艺术家——约翰·罗德丹·斯宾塞·斯坦霍普》
此四公,果称名实相符。且其排序亦与拙著《20世纪中国画画品录》一致。所异者:吾意,昌硕虽殁于现代,却乃“古典丹青收头大瓜”,于学术断代认知上,似应划归“古中国画”范畴。而关于这范畴本身,吾辈正斟酌撰写中之《古今中国画辨》一文,将尽可能条分缕析予以厘清。
转帖《这四位画家 是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物!》(吴、齐、黄、潘)
扎实、浑朴而又绚丽,同时具备毋庸置疑的绘画感。虽同为写实,然因有此优长,兼以介入情境感觉,所以比起那班纯求视象逼真的死板“画作”,亦觉高明不知几多…
转帖《作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官方肖像画家,他的人体油画到底有多美》(阿拉贡内斯)
表现主义绘画,视感直击心灵。有的尽管看似粗率潦草,但与今大批“欲与照片试比真”、有如“高考训练升级版”的“精致画作”相较,所高出的,亦不知有多少个层级…
转帖《蒙克那些情绪感染力很强的素描作品》
心入艺境之画者,即使方寸之作,亦然气吞大荒。真画艺,全在笔下整体气场取胜;至若物象之所谓似,与否,人间见仁见智之事耳。
又:艺者自身尚未崛起于世,而滥贤惠将心血赠亲友或其它相关之人,多会酿成艺术品之悲剧,抑或令人本身彼此尴尬……
转帖《作品曾被人拿来糊窗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却震惊画坛》(陈子庄)
是的,没看错,——明说是八大山人临摹董其昌画作。鉴别此作真伪,不是达某之事了。倘真,犹确是甚有意味的。兹二人在本国古代绘画史上地位之差别,久成定识;尤其在拙著《古中国画画品录》“三品九等”排序中,八大列位第一品第一等“神品·太极上品”并格外强调“屈指历数‘太上’诸神,此公尤当居之上上”,董却列位第三品第二等“妙品·高妙之品”。其它美术史论者作何看待吾论,管不着了。不过,吾此结论之得来,则是二十年前,不知经过了怎样竭心尽力、再三再四斟酌的(当时接连在数年间撰写古今中外三部《画品录》)。问题之关键却在于,八大如何会临摹董氏之作?思之,无外乎有三:1、彼时董之画名远高于八大;2、八大临画之际己艺并未成熟,真以董艺为楷模;3、八大之艺虽成仍觉董艺值得研究。不管哪种情况,另有一点亦堪认识:“高端低就”,其高自亦消泯,既成范式,果是极囿人的。如此这般,倒也可从另一面印证“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而上者取中,虽不至下,然则其又曷得能入上乎?保中,宜且幸矣。
偶见“《临摹董其昌山水册-3》朱耷 清代”按
画友之可贵,由此可见一二。未若此,世焉可见大师正画名作之现场情景?噫,同为世之绝代大师巨匠,更又同处草泽落难境地,彼此相惜以惺惺,而此复又凭借圣手将彼之形貌神色永存于画艺且传诸人世,不亦宜而堪庆乎。再者,两巨匠相交,皆处之以率诚,或可相濡以沫,却也可为艺术观念之相左而大打出手;虽各持己见绝无商量,但又何妨如此这般奉之艺坛遂令对方以存永恒耶?真画友之可贵,如是乃见。
高更所作《画向日葵的凡高》
好画一定需要画清画透每一细节吗?能表达“涵虚浑太清”之境,及作者个体生命之律动,足矣……
莫奈画作《亚嘉杜的教堂和峡谷》
偶见莫奈进入印象主义成熟期之前的油画风景《低潮时的海威》(1865年作),其扎实的传统风味亦令人赞叹。客观以言,兹作与柯罗及巴比松画派诸大家所作相较,更有何逊色。而尤堪赞许者,天生富于创造性之士,岂满足于此。故尔乃有之后(19世纪70年代后)一系列光辉灿烂之珠宝般佳作问世焉。然转思之,却又另有一说:其晚年功成名就,悉以举世“认账”的独创技法作画,公正言之,也未见得幅幅便皆是上等佳品;但既已威名盖世,确实“怎画都有理”了呀!于是乎凡属其印象主义色光感之作,无论精粗,尽为世所珍视;而似这等原本亦具撼人心魄力量之“老道旧作”,自然反就渐渐退出人们视野。细忖,不亦甚是有意味乎……
转发莫奈早期画作《低潮时的海威》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