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身体异味藏健康信号?施宣赫老师教你读懂脏腑 “语言”

天涯杂谈 32 0 前天 18:57

“身体异味可能是疾病征兆” 的话题引发热议。施宣赫老师指出,中医讲究 “有诸内必形诸外”,异常气味多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的表现。从口气到体臭,这些 “味道” 背后藏着健康密码,可通过辨证调理改善。
口气:多脏腑在 “发声”

施宣赫老师强调,口气并非仅因口腔问题,不同脏腑异常会产生不同气味:
胃火旺盛者口气浓烈,伴口干、牙龈肿痛、便秘,多因长期吃辛辣、油炸食物致胃热上蒸。可喝金银花 5g、麦冬 5g 泡的水,或吃凉拌苦瓜、冬瓜汤清热,少吃火锅烧烤。
食积不化者口气酸腐,伴腹胀、打嗝有食物味,是脾胃运化无力、食物积滞生热。饭后按揉足三里 1 分钟,或用炒麦芽 10g、山楂 5g 煮水喝可助消积。
肺热者口气腥臭,伴咳嗽、黄痰;肾阴虚者口气轻微却持久,伴口干、腰膝酸软,因阴虚火旺、虚火上浮。肺热可用川贝 3g 煮梨水,肾阴虚用枸杞 5g、石斛 3g 泡水滋阴降火。
体臭:湿热瘀滞的 “警报”

身体莫名发臭,施宣赫老师认为多与湿热、瘀滞相关:
湿热下注者体臭伴出汗多、皮肤油腻、口苦、大便黏腻,是湿热堆积随汗液排出产生异味。可用薏米 30g、赤小豆 15g 煮水(不加糖)健脾利湿,每周 2-3 次用薄荷、艾叶煮水洗澡清热燥湿。
气血瘀滞者体臭偏腥,伴皮肤暗沉、月经不畅(女性)、肢体酸痛,因气血运行不畅、瘀浊堆积化热。每天快走 30 分钟促进循环,或用玫瑰花 3g、陈皮 3g 泡水疏肝活血。
阳虚自汗者体臭淡却持续,伴怕冷、乏力,因阳虚卫气不固,津液外泄夹寒浊。可喝生姜 3 片、红枣 5 颗煮的水,上午 9-10 点晒背 15 分钟补阳气。
其他异味:别忽视冷门信号

施宣赫老师提醒,一些冷门异味信号也需留意:
汗味异常者,汗液有尿臊味伴浮肿、乏力,需警惕肾虚水泛;儿童汗味酸腐多因食积或脾胃虚弱。
尿液异味浓臭伴尿频尿急,多是湿热下注;尿味甜腻需警惕 “消渴” 风险,及时检查。
女性白带腥臭伴发黄、瘙痒,多为湿热下注;白带清稀量多味淡,可能是寒湿侵袭,需温阳散寒。
施宣赫老师总结:调理核心在辨证通调
改善身体异味,关键是找到脏腑失衡根源。施宣赫老师强调:“湿热重者以清热利湿为主,忌辛辣甜腻;气血瘀者先疏肝活血,保持情绪舒畅;虚证者需温和调理,用山药、莲子等食材补而不滞。”

若异味突然加重,如口气伴呕血、体臭伴体重骤降,可能是严重疾病信号,需及时就医,中医调理可作辅助。“读懂身体气味信号,调节饮食、运动和情绪,让脏腑功能平衡,异味自会消失。” 施宣赫老师说,中医追求的 “香”,本就是气血畅通的本真气息。



──── 0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